肝经郁热(痤疮)案发表时间:2023-10-24 18:22 肝经郁热(痤疮)案 姓名:李某 性别:女 年龄:40岁 初诊时间:2018.3.14 节气:惊蛰 主诉:面部丘疹粉刺脓疱2年,加重1月 现病史: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面部出现少许红色丘疹,部分上有白色脓头,伴少许疼痛不适,患者自行外用药物,症状缓解。每因饮食不当容易反复。1月前患者目前丘疹脓疱复发,见有粉刺,为求进一步治疗,遂来就诊。现症见:精神一般,饮食可,睡眠一般,口干口苦口渴不适,平素心情不佳,易烦躁,月经正常,平时易生气,小便黄,大便干,舌质红,苔黄,脉滑弦。专科查体:面部散在米粒大小红色丘疹,部分上有白色脓头,少许压痛,间有小米粒大小白色粉刺。 西医诊断:痤疮 中医诊断:粉刺 证型:肝经郁热 治则:清热解毒,和解少阳 方药:大柴胡汤加减 柴胡18g 黄芩15g 苏叶12g 石菖蒲15g 生石膏15g 葛根30g 大黄15g 栀子15g 黄连10g 黄柏10g 滑石30g 土茯苓30g 薄荷10g 芦根15g 车前草30g 10剂,日一剂,水冲,分两次早晚饭后服用
按:该患者处于更年期阶段,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,加之中年,生活压力,家庭压力等作用下,导致机体内分泌系统出现紊乱,面部出现丘疹脓头,属于女性迟发型痤疮。陆教授认为:该患者口干苦,平素心情不佳,易烦躁,属于肝胆经问题,对于该患者治疗,不能单一的清热解毒,应该注意和解少阳,肝胆疏泄功能正常,气血调和,毒邪易于消散。患者便干,选方大柴胡汤加减,既能和解少阳,又能清泻里热。大柴胡汤,方中重用柴胡为君药,配臣药黄芩和解清热,以除少阳之邪;轻用大黄以内泻阳明热结,行气消痞,亦为臣药。加用清热利湿解毒药物,如:石菖蒲、土茯苓、车前草、黄连等,可以促使局部脓头消散,同时紫苏宽中行气,芦根又能除烦,可以兼顾治疗其他症状。由于痤疮是影响美观的疾病,嘱患者避免熬夜,避免食辛辣制品,同时注意面部清洁,保持心情愉快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