湿热蕴结(湿疹)案

发表时间:2023-10-24 18:22

湿热蕴结(湿疹)案

姓名:符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性别:男             年龄:17岁   

初诊时间:2018.2.2 初诊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节气:大寒

主诉:四肢、躯干反复红斑丘疹糜烂渗出伴瘙痒2年余,加重7天

现病史: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躯干部出现少许红斑丘疹,伴瘙痒不适,未予重视,自行外用热水烫洗,红斑丘疹增多,瘙痒加重,反复搔抓后局部皮肤出现糜烂渗出,皮损渐及四肢,多次于外院就诊(具体药物不详),用药后症状缓解,停药后容易反复。7天前患者因饮食不当全身再次出现散在红斑丘疹,伴瘙痒,搔抓后局部皮肤出现糜烂渗出,为求进一步治疗,遂来就诊。现症见:精神一般,饮食可,睡眠一般,口干口苦口渴不适,小便黄,大便稍干,舌质红,苔黄腻,脉滑。专科查体:四肢躯干散在大小不一红色丘疹斑片,部分融合成片,皮损颜色较红,范围不清楚,间有抓痕血痂,部分皮损肥厚呈苔癣样变。双下肢糜烂渗出明显。

西医诊断:湿疹

中医诊断:湿疮

证型:湿热蕴结

治则:清热解毒,利湿止痒

方药:1、蒿芩清胆汤加减

        青蒿20g     茵陈20g     生栀子15g     柴胡20g

        黄芩15g     酒大黄10g   川木通15g     车前草30g

        淡竹叶15g   土茯苓30g   薄荷15g       苦参15g

        地肤子15g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7剂,日一剂,水冲,分两次早晚饭后服用

2、安肤外洗颗粒5盒   每次3袋,水冲后外洗患处

时间:2019年2月9日

二诊:患者全身红斑丘疹颜色交钱变淡,双下肢糜烂渗出明显减轻,局部皮肤微红,表皮稍干燥,抓痕血痂较前明显减少,患者诉服药后食欲稍有减退,口苦口干,舌苔厚腻,脉滑。中医辨证仍以湿热蕴结为主,此期湿热并重,湿大于热,治疗上可加强利湿作用,患者胃纳差,可加用砂仁理气和胃,紫苏宽中,选方仍以蒿芩清胆汤加减。

        青蒿20g     茵陈20g     生栀子15g     苦参15g

        黄芩15g     酒大黄10g   川木通15g     车前草30g

        紫苏15g     藿香15g     砂仁8g        玄参15g

        莪术10g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10剂,日一剂,水冲,分两次早晚饭后服用   

       

按:湿疮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。以多形性皮损,对称分布,易于渗出,自觉瘙痒,反复发作和慢性化为临床特征。本病男女老幼皆可罹患,而以先天禀赋不耐者为多。一般可分为急性、亚急性、慢性三类。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湿疹。该患者目前全身皮损颜色较红,有红斑丘疹糜烂渗出,处于湿疹急性期,因禀赋不耐,又外感风湿热邪,内外合邪,两相搏结,浸淫肌肤发为本病;病久伤及脾胃,导致脾胃运化失司,不能化湿,湿邪留滞难去。治疗上应以清热利湿止痒为主。蒿芩清胆汤为和解剂,具有和解少阳,清胆利湿,和胃化痰之功效。主治少阳湿热证。我们以此方为基础,选取青蒿、黄芩、淡竹叶清热利湿,配合其他清热燥湿药物,如:木通、车前草、土茯苓、苦参、地肤子等,加强清热利湿功效,配合柴胡调畅气机。同时在湿疹急性期,糜烂渗出明显者,可加用中药外用熏洗局部,安肤外洗颗粒为陆江涛教授自制,选取黄柏、苦参、白鲜皮等药物制成,有清热燥湿止痒功效,急性期配合外洗局部,有事半功倍之效,这也符合中医内外兼治的原理。


分享到:
地址:海南省三亚市凤凰路108号疗养院8楼陆江涛工作室          联系电话: 0898- 3152577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