脾虚湿蕴(类天疱疮)案发表时间:2024-01-16 09:51 姓名:梁某 性别:男 年龄:80岁 初诊时间:2020.9.10 节气:白露 主诉:周身皮肤反复疱疹6月余 现病史:患者6月前无诱因出现周身皮肤大面积疱疹伴疼痛,至他院就诊,查尼科尔斯基氏征阴性,均诊为“类天疱疮”,予激素等治疗,症情有所缓解,停药后反复。为求进一步治疗,遂来就诊。现症见:患者自觉口干,食纳不香,诉全身时有瘙痒不适,可耐受,偶有疲倦,精神一般,睡眠一般,大小便一般,舌质淡,舌体胖有齿痕,苔白厚,脉沉。专科检查:全身散在绿豆大小水疱,疱壁紧张,疱液澄清,尼科尔斯基氏征(-),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。 西医诊断:类天疱疮 中医诊断:天疱疮病 证型:脾虚湿蕴证 治则:健脾除湿止痒 方药:四君子汤加减 (1)山药18g 白术15g 茯苓15g 薏苡仁30g 白扁豆10g 芡实18g 丹参15g 川芎15g 桃仁30g 红花10g 6剂,日一剂,水冲,分两次,饭后服 (2)醋酸泼尼松片10mg,每日三次,口服;复方氟米松软膏外用,每日三次。
按:类天疱疮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慢性复发性皮肤黏膜疾病,多见于老年,组织病理为表皮下大疱,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。类天疱疮属于中医学“天疱疮”范畴。陆江涛教授认为此病多与湿有关,初期心火炽盛,脾虚湿盛,湿热互结,浸淫成疮。然久病入络,脏腑功能失调,加之湿性粘滞,气血运行受阻,瘀血凝滞,疾病缠绵难愈。疾病早期以清热除湿为主,疾病后期以健脾除湿为主。该患者年老,病情反复,结合皮损表现,辩证属于脾虚湿蕴,治疗中应健脾除湿止痒,方中:山药、白术、茯苓健脾利湿;湿郁化热,薏苡仁、白扁豆清热除湿,清解郁热;芡实健脾益肾;湿郁局部气血凝滞,加用川芎、丹参、桃仁、红花养血补血,活血化瘀。 同时要注意“正气存内邪不可干,邪之所凑其气必虚”,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一定要注重扶助正气,正气得复,则邪气自去。 |